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模仿遊戲--太過輕盈的悲劇


坦白說,這部電影不差,可是我以為它應該更好。

儘管它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但是我認為它的問題恰恰是出在劇本。

它選取的題材本身,就非常具有張力:圖靈破解德軍的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贏得戰爭。他提出圖靈機模型,推動了人類文明跨時代的進步--可是他最終,卻因為同性戀的身份,遭到國家迫害身亡。

這麼好的題材,不應該只有這樣的發揮。

電影透過多條故事線穿插並行的方式,藉由Benedict Cumberbatch迷人的嗓音開場,緩緩道出圖靈悲劇又崇高的一生。

三條主要的時間軸,分別是圖靈的學生時代、二戰時期還有因為戰後同性戀問題被逮捕。

電影前半段,主要的重點是描寫圖靈社交能力的缺乏,然而據說圖靈本人並沒有社交障礙,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為了迎合觀眾對演員期望所做出的調整。

只不過電影裡BC詮釋圖靈的方式,卻也不完全像他的成名角色福爾摩斯,反而像極了《生活大爆炸》的Sheldon Cooper,面對人際關係的反應是困惑和慌張而不是高傲和忽視(或者說傲嬌?)此外電影中也運用了圖靈不擅社交的特色來搞笑,更是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可愛的Sheldon。

說到這裡,讓我們來順便比較一下,兩部作品各是如何呈現科學家工作的模樣。

首先是《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和好友工作的樣子:



而這是圖靈工作的樣子,交叉剪接了他跑步的畫面(他是職業級長跑選手)表現工作的認真,後面還有兩次,一次是剪接戰爭的畫面表達工作的急迫,一次是用疊化的方式表現時間流逝。



電影前半段的調性是歡樂的,然而隨著戰況危急,團隊的壓力升高,圖靈和團隊的衝突也終於爆發,不過電影並沒有直接描述團隊的衝突,而是帶著觀眾回到圖靈的學生時代,說起他遭到同學霸凌的過往,也帶出了他的好友克里斯托福莫康(Christopher Morcom)

這是種很巧妙的手法,從圖靈生命的不同時期,找出具有「相似的情緒或意涵」的片段,進行重新排列,因此得以在完整交代圖靈生平的同時,又絲毫不妨礙故事的進行。

然而反過來說,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嚴重破壞觀眾的情緒,是把危險的雙面刃。

--

到了電影中段,進入故事的主題,這時候瓊.克拉克(Joan Clarke)登場了。

事情的起因是圖靈和團隊為了增加人手,發出字謎懸賞,公開尋求解碼人才--這裡的處理方法我個人很喜歡,透過相同物件連結了身處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背景的人們,營造出人們為了相同的目標共同努力的氛圍。



瓊的角色,用意是和圖靈進行比較。

瓊和圖靈有相似的遭遇,他們同樣聰明,卻也同樣受到社會壓迫。看著她,圖靈就想到了過去的自己,以及他的好友克里斯托福對他說過的話:

「有時候正是人們意想不到之人做出了人們意想不到之事。」

“ 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於是圖靈幫助瓊解決父母的反對,帶領她加入了團隊。

而在瓊的幫助下,圖靈和夥伴的關係逐漸好轉,甚至在指揮官失去耐心,要開除的時候圖靈集體用辭職威脅指揮官,要求他不能開除圖靈。

然而倆人後續的遭遇,卻是無比殘忍的對照:

瓊想要工作,不想要扮演社會期待的完美妻子,可是她仍然知道人際關係的重要,因此在最後,她嫁了個好丈夫同時也保有她的工作。而圖靈呢?他只能孤身一人面對賀爾蒙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然後死去。

在電影後半段,懷疑圖靈涉及叛國罪行的警察,終於知道圖靈拒絕配合調查的理由:因為小偷其實是他在街上碰到的男妓!

他的長官很滿意這個結果,想要逮捕圖靈,可是那名警察並不滿意--他原本期待的是間諜和叛國的罪行,不是什麼同性戀!

是啊,叛國?這才是大問題。

同樣地,他打贏了戰爭,這才是重要的事情。

可是圖靈被逮捕了,沒有人會像他的夥伴一樣幫助他,或者像他幫助瓊一樣幫助他。

這是多麼令人憤怒,又是多麼令人不忍的結局?


除了圖靈和瓊際遇的比較,圖靈對瓊的感情和他對克里斯托福的感情也是組比較的對象。

他是個同性戀,這點無庸置疑。

可是他也在乎瓊,就在他對瓊說出自己是同性戀真相的時候,瓊只是告訴他:

「但我們不像其他人,我們用我們的方式愛著彼此。」

“ But we're not like other people. We love each other in our own way,”


這段話非常觸動我,可是最後倆人還是沒有在一起,留下圖靈獨自面對人生最後的悲劇。

說實話,我不大明白為什麼。圖靈坦承自己是同性戀,是希望疏遠瓊藉此保護她,可是既然她沒有離開,為什麼兩人的關係到最後都沒有修補呢?只是這段爭吵,說服力實在太低--其實整個二戰時期的感情戲處裡的都很膚淺,同僚的個性平板、爭執到和解的過程也非常公式化,只是畢竟這些部分不是劇情重心。

然而做為全戲關鍵的感情戲卻處理的同樣粗糙,就讓人難以容忍。

除了感情戲,另一個我很不喜歡的地方是破解Enigma的部分,雖然簡化是必要的,但是居然把尋找「重複字詞」這種基本中的基本做為關鍵,實在令人非常不能接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總之在戰後,大家各奔東西。時間來到圖靈被逮捕後接受藥物治療,瓊聽聞消息後前去探望他,看到的卻是因為藥物治療雙手顫抖,甚至無法完成填字遊戲的圖靈。

最後這段戲,BC表現之精彩,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

他哽咽著,訴說他為什麼選擇藥物治療,因為他要守護他的機器,守護他的朋友。

因為,他不想要獨自一人。


當然,電影裡頭瓊有安慰他。

可是怎麼說呢?對我來說,那只是幸運兒不理解倒楣鬼處境的輕浮言論。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的編劇Graham Moore說了這麼一番話:

“When I was 16 years old, I tried to kill myself because I felt weird and I felt different and I felt like I did not belong. And now I'm standing here, and so I would like this moment to be for that kid out there who feels like she's weird or she's different or she doesn't fit in anywhere. Yes, you do. I promise you do.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and then when it's your turn and you are standing on this stage, please pass this same message to the next person who comes along.”

是的,他也走過痛苦的歲月,並且走過來,成功了。他想要激勵那些和他一樣的人,告訴他們:「有時候正是人們意想不到之人做出了人們意想不到之事。」

可是他忘了,不是每個人最後都能站在那個舞台上。

因為他走過去了,所以他說的輕鬆,可是他的輕鬆,卻是輕得讓人難以承受。

這也是為什麼,他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圖靈和瓊會分開,也沒辦法解釋圖靈為什麼自殺的理由。他成功描寫了圖靈遭到的困難(學生時代和二戰時期)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難最後成功的過程,可是他卻沒有能力處理圖靈生命最後的悲劇。

所以說,這部電影不差,可是我以為它可以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